找到相关内容11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涅槃经》与禅宗思想(2)

    方法是不二法门。烦恼即涅槃,贪欲即是道,并不是断尽烦恼方可入于涅槃。如果想断烦恼而入于涅槃,必然会为涅槃所缚。只有证得烦恼涅槃一如,才是无缚,才是真正入于涅槃。道生《注维摩诘经》卷2:“既观理得性,使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1752651.html
  • 《三经义疏》在东亚的流播——兼论隋唐时代的中日书籍之路

    经义疏》依据僧肇的《注维摩诘经》10卷,《法华义疏》参酌光宅寺法云的《法华义记》8卷。从征引书目分析,《三经义疏》继承了中国南朝的佛学传统,佐证成书年代当在隋唐章疏传入日本之前。   其六,《法华义疏...

    王 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5653921.html
  • 试论僧肇《般若无知论》的易理思维

    统一起来进行,如我无为而民自化,无为为本,自化为末,这个民自化的末就要举之……何时举末,何时息末,怎么举,怎么息,要在实践中视具体情况来具体决定。[41]而僧肇《注维摩诘经》云:  无相之体,同真际,...: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 年5月)页176。  [42] 同注18,僧肇注《注维摩诘经》,《大正藏》38册 ,页166上。  [43] 同注6,页156中。  [44] 同注6,页156中。  [45...

    张晓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1054787.html
  • 常与无常——《物不迁论》及相关问题的再探讨

    处,就在于它契合这“一实相印”的妙用,故辨证大乘的教法,也就以“一实相印”来作印定了。  [7] 僧肇《注维摩诘经》卷3,《大正藏》卷38,354a。  [8] 参见《太虚大师全书》第一卷第42页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43156932.html
  • 三论宗师资传承略探

    ,僧肇其人也!”。后又撰述《不真空论》、《物不迁论》、《涅槃无名论》、《注维摩诘经》十卷等,对三论宗在理论上贡献极大。虽然僧肇法师英年早逝,但亲近罗什时间最长。后世讲到关河传承时,都是什、肇并称。吉藏...

    道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5057990.html
  • 王维的禅意世界

    大正新修大藏经》,台北:新文丰图书出版公司,一九八三年。  唐 冯贽,《云仙杂记》,《丛书集成新编》,台北:新文丰图书出版公司,一九八五年。  唐 僧肇,《注维摩诘经》,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,台北:新文...

    陈振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5857999.html
  • 本觉思想的义理渊源及其结构特征

    注维摩诘经》等著作中,屡屡提及:“当理是佛者,乖则凡夫。”[36] “从理故成佛果,理为佛因也。”[37] “佛为悟理之体。”[38] 道生不但认为“理即佛”,而且认为“理不可分”,从而提出他的“顿悟说”...也。……要损之又损之,以至于无损耳。”即源出《老子》第四十八章:“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无为而无不为。”[36] 《注维摩诘经》,《大正藏》卷三八,第353页。[37] 《...

    唐忠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5259917.html
  • 论慧能会通般若与佛性的顿教禅法——《坛经》禅教思想探义

    释摩诃衍论》十卷,收录于《大正藏》第三十册;No.1668。  72. 梁宝亮 等集:《大般涅盘经集解》七十一卷,收录于《大正藏》第三十七册;No.1763。  73. 后(姚)秦僧肇 撰:《注维摩诘经...

    陈平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5160696.html
  • 浅谈陕北民间石窟造像艺术

    龙王。”  丙,夜叉。《大智度论》中,夜叉“夜叉分为地、虚空、飞行三夜叉。”《注维摩诘经》说:‘夜叉,秦言轻捷,有三种;一在地,二在虚空,三天夜叉,居下二天,守天城池门阁。’地夜叉刻在塔座最下层,怒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0461276.html
  • 观音汉译名称的历史演变与争论

    中虽然将此菩萨译为“观世音”,然而,同时代由罗什弟子僧肇等人撰著的《注维摩诘经》卷一曾列举罗什之说,云︰“世有危难,称名自归,菩萨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也。亦名观世念,亦名观自在也。”[65]依此可知,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4162200.html